那些年的大学生创业项目,现在还好吗?
来源于《信息时报》2024-10-08报道
编者按
10月8日,《信息时报》发文《那些年的大学生创业项目,现在还好吗?》,详细介绍了我校曾在中国国际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从去年第九届开始更名为“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获得金奖的毕业后公益(2020年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公益组)、“五六点”教育(2018年高教主赛道本科创意组)的前世与今生。
这个报道至少激起我们两个思考:一是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今年到了第10个年头,从去年开始去掉“互联网+”和“创业”两个词,特别是去掉“创业”,是不是意味着国家不再鼓励青年大学生创业?去掉“创业”,聚焦“创新”,就是回归教育?二是大学生创业是否应该得到鼓励,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和大学生就业遇到空前挑战的背景下,大学应该以怎样的视角关注大学生创业?
广州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王满四院长经常说:在大学人才培养体系中,创新创业教育是诸多模式之一,相比考公考编考研,创新创业始终是“小众”,但不能因为它是“小众”就觉得不重要,可以不重视。从一开始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我们就思考和构建了项目从大赛到孵化落地的全链条模式,无论金奖银奖,能落地就值得大讲特讲。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创业终究是少数人关心和参与的事业,但从长远的眼光看,将来有可能成为杰出校友,或有能力为母校大额捐赠的,却恰恰最有可能是这些人。所以,在创新创业学院能够看到学生在不断成长,或听到创业的学生取得什么成绩,那是最让我开心的事情。
其实,除了《信息时报》报道的这两个金奖项目,我们还有不少国赛银奖,甚至没有获得什么奖的项目最终孵化落地。比如一个项目在2021年获得国赛银奖,即使经历疫情,公司到2023年已实现营收超过3亿元;还有一个项目在2018年获得国赛银奖,同样克服疫情困扰,从去年开始抓住虚拟现实产业风口,公司业务实现爆发式发展。
去年,我们与广东电视台联合策划播出8期《双创青春》节目,窗口式介绍了我校8个创业项目参加比赛、落地孵化的创新创业故事,生动呈现了广州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大赛与项目孵化双轮驱动、良性转化的工作实践。
广州大学创新创业学院不是大赛学院,从学院成立之初就进行了囊括创新创业教育与研究、创新创业大赛、创业孵化全模块布局,也从一开始就聚焦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这个根本,构建了“三全三专”教育体系。“创新创业,让你的人生不一样”,我们的理想就是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激发更多青年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创业意识,能够将专业学习与创新创业实践结合起来,具备面对挑战的能力和勇气,让大学生创业这个“小众”事业虽“小”却“美”。
前几年,“双创”开展得如火如荼,大学生创业项目也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从“互联网+”到公益创业,从电子商务到社会服务,这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领域广泛而多元,为创业生态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如今,那些年的大学生创业项目,都变得怎么样了?近期,记者回访了多个曾经在创业大赛中备受瞩目的项目。随着风潮退去,这些项目的命运也大不相同:有的规模和影响力越做越大,商业模式也越来越完善;有的在短短几年间便经历了巅峰和低谷,如今重振旗鼓再出发;而有的则随着团队成员的毕业考研、出国等因素,抑或是资金短缺、商业落地难等问题而早早夭折。
在业内人士看来,大学生创新创业不仅是一次商业尝试,更是一次个人成长的历练。看到成功,也看到失败,这才是真正的市场,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年轻的创业者们变得更加理智。
01
毕业后公益:
公益项目逐步走向“小而美”
“毕业后公益”成立于2016年1月,由刘楠鑫等一群曾经在农村留守的青年,本着“帮助儿时自己”的初心于大学时期创办。大学毕业后,他依然走在这条公益创业之路上,带着团队撬动众多社会力量参与其中、精心谋划更多“小而美”的项目,关爱更多乡村留守儿童,在社会中引发热烈反响。
以一个人带动一群人,
点亮乡村阅读之光
“95后”刘楠鑫出生在云南昭通永善的一个偏远小山村。因为地理位置的偏远和学习资源的匮乏,直到读四年级的时候,刘楠鑫才阅读到人生第一本课外书——《阿凡提的故事》,从此打开了他认识新世界的大门。
2014年9月,刘楠鑫走出大山,来到广州读大学。2016年,“双创”氛围正浓。当时还是大二学生的刘楠鑫,也萌生了搭建一个公益阅读募捐平台,为山区里的留守儿童们送去一份温暖与帮助的想法。于是,他开始迈出了公益创业的第一步。
刘楠鑫的公益创业与其出身、经历有关
刚开始,他尝试从身边同学中募捐到1314本课外书,通过快递寄给小学母校。看到学弟学妹们惊喜的表情,刘楠鑫也更坚定了自己的公益之路。但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于是他便想着联合外校,特别是一些名校学生共同组建团队。
彼时,他以“让书有人看、让人有书看、让书成为一种力量”为行动理念,带领团队通过线上线下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的500名大学生,共同发起了“毕业后公益图书室”项目,号召社会向欠发达地区乡村小学提供课外读物。
紧接着,他的团队又推出“千图计划”,号召全国各地1000名大学生加入公益计划,调动各种资源去筹集2000册课外书,帮助一所家乡学校建设一个公益图书室。这一计划得到快速响应,开展活动超过1000场次,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大学生和社会爱心人士参与进来,动员近40万名志愿者在家乡建700余个公益图书室,其中超过七成是由大学生筹建而成。
从一个人到带动一群人,将一本本书送到农村儿童的手里;一个个公益图书室修建起来,让乡村孩子们能通过书本认识世界。“毕业后公益”项目开展得如火如荼。
不断完善公益模式
精准呵护乡村留守儿童
“毕业后公益”凝聚着许多人的心血,也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其间,刘楠鑫还注意到粉丝经济的庞大力量。他带领团队发起“美好应援计划”,广泛号召知名艺人的年轻粉丝团和爱心粉丝加入公益行列,为边远乡村小学捐赠图书。如今,除了带动明星粉丝做好事外,他们自己也在抖音带动粉丝一起来做公益。
“毕业后公益”开展的公益活动
但是,创业的路上总会有风雨。2018年底,“毕业后公益”团队从学生社团转型为社会化组织,需要面对更多不确定性,如成员离开、资金短缺等等。在刘楠鑫看来,这些都是创业中的常见困难。“随着‘毕业后公益’图书室名气越来越大,网络上偶尔会出现一些断章取义、造谣等现象,然后项目就会面临一些检查,虽然检查之后并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但谣言带来的影响还是很大,包括时间、精力、团队伙伴从事公益的信心等等。”刘楠鑫说,这是让他和团队觉得最困难的一件事。
“目前给我们捐过款的有500多万人;公益项目会更‘小而美’,便于精准落地;模式相比大学期间也更成体系。”刘楠鑫表示,他们现在形成了体系(一个家园:毕业后公益图书馆;两大赋能:赋能教师、赋能学生;一个载体:阅读推广活动;三大抓手:在校关爱网络、在地关爱网络、社会支持网络)公益模式,精心策划实施“守护花蕾计划”,广泛凝聚社会资源,大规模地向全国各地投放和复制,让更多的乡村留守儿童受益。
从大学创业至今,刘楠鑫的心态变得更坚韧,使命感也更纯粹。接下来,他还会带领团队深层次解决留守儿童心智成长的难题。
创业者心声:不要有侥幸心理
刘楠鑫告诉记者,首先,大学生创业要摒弃各种侥幸心理,“创业风险”的每个坑都不会被遗漏。所以,我们应该把创业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一个都不落下地考虑清楚。其次,团队合作非常重要,我们需要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因为创业会遇到很多困难,而团队成员可以互补优势。然后,做事情需要脚踏实地,请不要妄想,不要想着一下子就能做大做强。最后,自己需要先将各个发展模型打透、打实,然后再进行研究。
02
五六点教育:
B端C端”两条腿走路 重点向C端探索
“五六点教育”是由王浩兵于2014年创立于广州大学校园,是一家为中小学基础教育提供多元化服务的综合型企业,目前总部位于广州大学黄埔校区(海丝知识中心),在全国共签约加盟了300多家分校,旨在为中小学智慧课堂建设和校内课后服务提供应用性研究与专业的师资培训保障。
“五六点教育”创始人王浩兵
从大三开始创业
发展正酣时遇考验
“五六点教育”在创业之初聚焦的是智慧托管,其第一家托管机构落地当时的广州萝岗区。
当时,创始人王浩兵还是广州大学的大三学生。彼时,“双创”氛围正浓,这个项目也频频参赛,并在各个大赛中脱颖而出:2015年,参加“赢在广州,创业中国”创业比赛,进入前十强;2016年,在共青团举办的“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五六点教育”更是从来自全国的11万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国赛金奖……
在这个过程中,王浩兵也获得了来自母校资源的大力支持。2017年1月,“五六点教育”与广州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为全国唯一一家由大学提供师资保障的托管机构。此后,为了促进课后教育生态的健康发展,以及为小学生托管行业的专业标准和规范发展提供应用性研究支持,广州大学教育学院还与“五六点教育”联合成立广州大学课后教育研究中心。
“从2014年到2021年,主要专注于开设托管机构。”王浩兵说,“当初的所有想法就是不断开店。”到2021年3月,他们的托管机构数量达到了396家,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市,当时在行业中的规模排在前五。同时,因为利用了“互联网+教育”的概念来创业,“五六点教育”也获得了众多投资机构青睐,彼时已经完成了三四轮融资,估值是托管赛道中排名最高的。
2021年,“五六点教育”正准备启动上市计划。“我们有将近400家的机构,全部都是这样设置的:周一到周五是实行托管,周六日则会安排一些辅导课程,与补习有关。”王浩兵说,当时在“双减”政策之下,虽然托管业务不受影响,但仅靠这部分无法实现盈利。另一方面,上市通道关闭,投资人也在逐步撤资。
及时转型觅得生机
调整商业模式再出发
转型,迫在眉睫。2021年,王浩兵将业务方向从“校外”转向了“校内”,迅速布局了几个事业部。其中在智慧教育事业部方面,“之前我们研发了一套教学系统,已经让全国400多家‘五六点教育’的2000多名老师使用,为教学提供各种服务,学生的数据也可在上面保存。”王浩兵说,如今他们将这个系统出售给公办学校。
在托管方面,“原先的托管是将学生接到我们的机构,照顾他们吃饭、睡觉;现在则是服务校内‘430’,将我们的机构老师派到公办学校,开展托管服务,下午则会监督学生写作业、开展各种素质课。”王浩兵说,目前旗下有500多名长期兼职老师,全部都经过统一培训,如今已与广州地区的100多所小学达成了合作。
研学旅行板块,他们主要是面向中小学,囊括了常见的一日研学活动,包括春游、秋游,暑假期间则有游学式的夏令营。“这些全部都是与公办中小学合作。”另外,校园文化事业部则会开展校园空间改造等业务。在王浩兵看来,“五六点教育”已经从一开始的校外连锁托管机构品牌转型为了如今的“中小学基础教育的综合服务提供商”。
研学成为“五六点教育”的一大业务
目前,“五六点教育”校内托管与研学旅行所贡献的营收占比达到了70%~80%。不过,这两大板块的业务都是to B,考虑到业务的多元化,王浩兵也在摸索to C业务。“我们目前开发了两个文旅号,通过视频号和抖音运营,招募那些想参加研学和夏令营的学生。”王浩兵认为,B端C端“两条腿走路”会更稳健,因此今年会重点进行C端探索。
创业者心声:
创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王浩兵表示,大学生不要过早创业,可以先在一个公司工作几年时间,在一个行业里浸泡几年时间,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之后再去创业,成功的几率会更高。如果你想创业,要尽量做与自己专业、能力等相匹配的事情,而不要跳出自己的认知和能力范围,避免过于冒进。另外,创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做好准备。只要你还在创业,就永远都不能松懈下来,因为市场瞬息万变。
03
业内观察
资金、能力、落地、市场……
大学生创业面临这些挑战
在创业的浪潮中,大学生作为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年轻群体,拥有无限的潜力和可能性。资深创业导师、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表示:“大学生创业体现了对创新的追求。他们往往更愿意接受新事物,更开放,更愿意尝试新的想法和理念。同时,创业也是大学生积累实践经验的好方法。通过亲身经历,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商业世界的运作,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准备。”
不过,大学生创业也会遇到诸多挑战,失败更是常见。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校长助理陈友鹏认为,资金是大学生创业面临的首要难题。由于大学生普遍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和积蓄,创业初期往往难以筹集到足够的资金来支持项目的运营和发展。
其次,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的创业能力缺乏客观的评价。很多学生都带有急功近利的思想,总是希望自己能通过创业快速发财,缺乏长期创业心理准备,对在创业过程中要遇到的风险和困难预计不足。
另外,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还停留在仅有一个美妙想法与概念上。“在大学生提交的相当一部分创业计划书中,许多人还试图用一个自认为很新奇的创意来吸引投资。实际上,你必须有一整套细致周密的可行性论证与实施计划,绝不是仅凭三言两语的一个主意就能让人家掏钱的。”陈友鹏说。
此外,大学生的市场观念较为淡薄。不少大学生很乐于向投资人大谈自己的技术如何领先与独特,却很少涉及这些技术或产品究竟会有多大的市场空间,而对于诸如目标市场定位与营销手段组合这些重要方面,则全然没有概念。
深圳大学管理学院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主任潘燕萍也提到,大学生创业会比较理想化,不那么脚踏实地。“虽然有一些好的点子,但是商业模式尚不成熟。”她还进一步提到,团队合作在创业中也承担着重要角色,但这届年轻人似乎比较欠缺。
04
专家建议
大学生创业如何“避坑”?
对大学生创业者而言,又需要避开哪些坑?“大学生创业先要让自己活下来,再想如何赚钱,如果每次做生意都是亏钱,还不知道亏在哪里,那就需要好好反省和总结。同时,先从小做起,不要一开始就是大手笔投入,这种风险是非常大的。”陈友鹏说。
陈友鹏还建议,大学生在创业前后要多学一些专业的创业培训和辅导,创业期间边干边学边调整边提高,不要固化思维、一根筋走到底,碰到行业风口,一定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这种情况下大概率不是创业者本身能力多强,而是行业趋势来了,更要谨慎小心,提前做好应对接下来“寒流”的准备工作。“大学生创业要提前做好失败第一次的心理准备,给自己留有余力,留下再一次创业的可能。”
潘燕萍也建议,大学生创业首先要明晰自己的初衷,可以是一个“小规模”的店铺,也可以是一个“大规模”的项目,要跟自己的能力相匹配。其次,她认为年轻就是资本,大学生创业的失败成本较低,所以不要害怕失败,而要早些试错,并从中总结和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
同时,她还提到,创业者需要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他们往往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需要独自面对不确定性和风险。尽管深陷焦虑,创业者可能无人倾诉,不得不假装坚强。”潘燕萍认为,创业者的个人韧性主要就体现在心理健康方面,这是一种从逆境、矛盾、失败中恢复常态的能力。那种从失败中学到成功的经验,从打击中得到进取的力量。人生是一场马拉松,真正能够走到最后的人,靠的一定是心力,也就是心理韧性。
总之,大学生创业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加强创业教育、优化创业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加强校企合作和完善政策支持等措施,可以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健康发展。
05
记者观察
看到成功也看到失败
才能使创业者更理智
“不是理想不丰满,只怪现实太骨感”。记者注意到,大学生创业项目中,还有很大一部分则是随着团队成员毕业考研、出国,资金不足、商业落地难等原因而夭折。
“益旅光芒”就是其中之一,它创立于2015年,是一个关于视障群体公益性的旅游项目。该项目原负责人罗小苑已于2017年毕业,另外几位核心成员都面临毕业考研、出国等抉择,因此项目很快就处于搁置状态。
如今的罗小苑选择了从事美妆行业,负责品牌运营和活动策划。虽然大学时的创业项目夭折,但当时带来的历练和成长也是真实存在的。“虽然以前选择的创业项目和现在差别很大,但所学所得所感对毕业后初期工作还是有所帮助的,例如对公司开展的某个项目的可执行性、全局性、整体性方面的考量。”
另外,记者采访过的“火龙果口红”“盲人拐杖”等大学生创业项目,最后也都不了了之。作为大学生创业者,他们对市场需求把握不准,欠缺对社会资源的整合和积累,难以准确定位自身优势和目标市场,创业成功率不高。同时,融资渠道有限,他们往往也面临研发投入、市场开发带来的资金压力,导致项目生存发展困难。
对此,罗小苑表示:“大学生创业要贴合市场需求,必须充分做好市场调研,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另外,虽然是创业,盈利模式也很重要,还要考虑盈利、商业模式可行性。”
“看到成功,也看到失败,这才是真正的市场,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年轻的创业者们变得更加理智。”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校长助理陈友鹏说。
2024-10-25
我院举办2024年下半年众创空间入驻团队孵化期满路...
2024-10-22
我院举办2024下半年众创空间新团队入驻路演活动
2024-10-21
转载 | 坐标广州,免费参与!仅限50人!2024职场赋...
2024-10-19
1金6银4铜!国创赛广大再创佳绩
202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