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院概况
    创新创业学院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岗位设置及职责
  • 创业研究
  • 创业教育
    创业课堂
    创业沙龙
    创业大赛
    创业案例
  • 创业基地
    基地简介
    基地荣誉
    进驻基地
  • 创业团队
    杰出团队
    创业微视频
    第六期精英班
    第五期精英班
    第四期精英班
    第三期精英班
    第二期精英班
    第一期精英班
  • 创业导师
    校内导师
    校外导师
    导师分享
  • 创业政策
    国家政策
    省市政策
    学校政策
  • 新闻动态
    新闻资讯
    通知公告
    媒体视觉
    重要新闻
  • 资料下载

新闻资讯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资讯 - 正文

1金6银4铜!国创赛广大再创佳绩

发布时间:2024-10-19


在刚刚落幕的第十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2024)全国总决赛中,我校7个项目团队以敢闯会创的精神再展风采,最终获得1金6银4铜。特别是在8月省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创业组获得第一的“乡行青年”项目,在国赛现场再次以优异的表现征服全场,打动评委,勇夺小组第一,这也是我校自第四届参赛以来首个以小组第一获得金奖的项目。




图片




本届大赛由教育部等12个部门会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上海交通大学承办,来自国内外153个国家和地区5406所学校的514万个项目、2084万人次报名参赛,450个项目获得金奖。


聚焦“四新”建设和“我敢闯、我会创”赛事主题,我校始终坚持以大赛“育人”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引导广大学生结合专业知识探索未至之境。厚植家国情怀,以奋斗姿态丰富青春色彩。大力推动专创思融合,引导广大学生将创新创业实践融入国家民族发展的新征程中,通过扎实的创新创业成果生动诠释学校“24字”人才培养目标落实成效。




图片
图片




学校高度重视大赛工作,出征前,副校长吴开俊出席10月10日举行的出征仪式暨模拟路演活动并致词,希望各项目团队在国赛现场要努力拼搏,努力讲好广州大学高质量快速发展的改革创新故事,为学校增光添彩。出征仪式上还举行了隆重的授旗活动,吴开俊副校长为各项目团队授旗壮行。



国赛金、银奖项目简介



乡行青年

打造宝藏乡村行,踏上富民兴村路




项目负责人:黄百祥

项目成员:金楠,李秋荣,黄慧敏,王菲樱,罗思卓,王晨旭,祝镱予,黄钰,劳琦欢,麦栩彬,纵升,冯星亮,木啸林,彭彩婷

指导老师:刘涛,曾岑,王满四,谢治菊,白鹤云飞






图片




“乡行青年”项目由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校友黄百祥和新闻与传播学院校友冯星亮等人联合创立的行走20岁青年旅游公司(广州行走贰拾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孵化,团队积极担当青年责任使命,助力祖国乡村振兴,以乡村旅游盘活乡村资源。项目以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振兴,以打造“宝藏乡村”和“宝藏乡村旅游”为特色,探索“433”模式,尤其注重挖掘宝藏乡村资源、打造宝藏乡村旅游线路,已经带领超5.3万名用户走进乡村、体验乡村、建设乡村,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助力乡村振兴。项目覆盖村镇126个,项目累计就业38人,间接带动就业超1500人,项目线路获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点赞。创始人受到CCTV专访,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等媒体纷纷报道团队故事。项目通过“宝藏乡村行”,打造宝藏乡村,贡献青年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项目育人成效明显,成员累计参与国家级课题9项,发表论文16篇,获得挑战杯国赛特等奖等奖项30余项。从2020年至今有王映骅、纵升等7名成员保研至中央民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知名高校,毕然、金楠等9名成员光荣入党。


集智创芯

打造国内领先的模拟芯片EDA优化工具





项目负责人:孙一潇

项目成员:陈芊语,黄思嘉,唐超英,陈晓菲,张裕鑫,蔡涵杰,丰阳,叶祖鑫,江恒,黄喜健,俞晓飞,陈建华,李成霖

指导老师:曾衍瀚,王满四,刘英






图片




集智创芯团队致力于通过AI赋能模拟芯片EDA,自主研发了AnalogAuto Flow平台,并依托于自主研发的平台,提供平台定制化服务,填补了国内缺少电路参数到电路拓扑自动化设计的空白,响应中国快速发展的芯片设计和应用需求,全面赋能中国芯片设计。为有电路设计和仿真需求、有加速芯片开发进程需求的企业及科研机构提供EDA产品授权和平台定制化服务,提升芯片设计效率与质量,降低芯片设计成本和风险。集智创芯依托AnalogAuto Flow平台,提供模拟芯片参数自动优化服务、模拟芯片拓扑自动优化服务、智能工艺适配服务及平台定制化服务等,力争成为芯片EDA行业领航者。


项目育人成效明显,从2022年至今,共有八名同学保研到中山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华光兴微

物联网无源感知芯片的领军者



项目负责人:黄钰莹

项目成员:刘曼宜,罗至中,曾萱,张妤婷,刘彤,王晨涛,谢海岚,陈泳森,程杰,罗通宇

指导老师:曾衍瀚,璩银吉,丰艳萍






图片




为了攻克因物联网感知芯片供电难、维护成本高而导致的物联网终端难以大规模部署的难题,华光兴微团队凭借自身深厚的技术积累,历时三年研发,成功提出了一种能够从环境中提取微弱能量并将其转化为稳定电能的解决方案。该技术使感知芯片无需依赖外接电源,仅凭环境能量稳定工作,从而顺应了无源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团队成功攻克了无源供电、低功耗能量收集与管理、高精度感知三大技术难题,响应国家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战略,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项目育人成效明显,从2023 年至今,共有4人保研至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1人考研进入南方科技大学。



粤青体育

打造中国领先的青少年数字化体育教培品牌




项目负责人:李有龙

项目成员:孙佳畅,邱芷琦,王显睿,徐婉诗,王思凯,吴雅瑜,刘钰琳,黄颂棉,郑洽恒,黄梓璐,陈冰儿,朱冠全,宋苏琴,陈逸君

指导老师:王满四,周二三,冯荣光,马双,刘啟仁






图片




广州大学粤青体育团队立志打造中国领先的新时代青少年体育教培品牌。创始人李有龙深受军人父亲的影响,从小接受军体教育,在实践中萌生创业想法,于是在广州大学集合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组建了粤青体育团队。通过深入调研,我们发现体育教培市场前景广阔,但同时也存在三大难点:课程体系落后,设施智能化水平不足和教培管理数字化滞后。但我们坚信有问题的地方就有需求,我们提出了实战课程、数字课程和课程、设施、管理三大数字化的解决方案。有效解决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创立了粤西首家数字化体育教培机构。粤青体育始终坚持“数字赋能强体育,青春学子有担当”的理想信念,将在体育强国的伟大征程中书写青春华章。


项目育人成效明显,从2020年至今,文嘉妮保研至北京体育大学、宋苏琴保研至中国传媒大学、刘芳婷保研至上海大学、涂诗睿申请到香港城市大学。




风启

海丝




项目负责人:蒋涛

项目成员:孙洛青,陈潘蕾,罗尉宁,戴金,潘仲骞,徐燕燕,张芝恩,黄思盈,黄潇桐,贾淑琰,郑润嘉,刘志亮,松思佳,李烨映

指导老师:刘菲菲,徐志伟,王满四






图片




风启海丝,创建海上丝绸之路线上展,带动中国非遗走向世界。此项目旨在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扩大中国文化话语权。一带一路工委将项目纳入海外推广项目库;广东省委、广州市委宣传部把项目纳入广州牵头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内容之一;项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120w元;通过海丝线上展向世界展示东方美学,线上展全球引流超6000万人次。为国内农村非遗产业带来订单,用流量赋能实体产业,帮助非遗匠人平均月增收11000元。


依托广州大学,与英国菲兹威廉博物馆签订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共享馆藏60w份海丝工艺品数字资源。展览辐射国家超30个,项目受到国内外主流媒体报道50+次,带动上下游企业45家,扩大生产规模,间接带动就业2015人。




益星筑梦

全方位助力心智障碍者成长




项目负责人:陈以召

项目成员:黄梓佟,张雅雯,温伊纯,卢雅林,彭诺妮,梁苑钧,胡炜晨,关伶钰,郑苇榆,贺苗苗,梁一心,张城

指导老师:詹茜,洪馨仪,高燕,吴开俊,王满四






图片




项目为心智障碍者提供科学康复、就业赋能和社区托养的一站式服务,是全国首家拥有全生涯帮扶服务的康复中心。项目拥有AR+AI智能康复系统,让科技赋能特殊教育;为心智障碍者提供岗前培训、岗中辅导、岗后追踪的全流程就业帮扶模式;开创“家庭+社区+机构”多方共建的社区托养模式,目前已在在东莞、广州等地建立三个机构,均已取得民办非企业执照,获得政府基金会1000多万资助,与48家企业达成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心智障碍者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项目还创办星伴公益团队,带动高校大学生1400余人,累计招募志愿者人数达3600万人,开展公益活动6000+场,服务人次达15万人。



废旧锂离子电池

三元正极材料回收再生利用




项目负责人:李登

项目成员:潘宇,黄楚铃,潘嘉炜,叶咏诗,陈曼妮,余雨芳,谢佳烁,吴子乐,曾令才,陈胜洲,刘兆清

指导老师:杨伟,詹茜,璩银吉,邹汉波,刘全兵






图片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三元锂电池需求激增,然而其金属原料锂、镍、钴八成以上依赖进口。为预防金属原料断供危机,世界500强央企中国保利旗下的中国轻工业广州工程有限公司发布“废旧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回收再生利用”的命题。广州大学连中三元团队揭榜命题,在原有技术基础上迭代升级,研发三大核心技术——转鼓气液固并流提锂技术、低共熔溶剂络合萃取镍钴锰技术、掺杂-核壳结构双修饰改性技术,创新两大设备,成功攻克提取难、分选难、改性难三大技术难点。经过不懈努力,团队显著提升金属回收率、0.1C比容量等指标,降低碳排放与废液排放,实现绿色环保、降本增效。未来,团队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与行业前辈一道,共铸中国锂业新辉煌。


项目育人成效显著,从2023年至今,李登同学已保研至南方科技大学徐政和院士团队,谢佳烁同学保研至华南理工大学,潘宇同学学业成绩位列专业第一,团队成员获得本年度优秀学生、校一、二等奖学金等多项荣誉,以赛促学,与项目共同成长。



最新动态

  • 2025-04-14

    关于我校 2025 年度“创意、创造、创业” 拟资助项...

  • 2025-03-22

    我院举办大学生创业金融支持专题讲座

  • 2025-03-22

    我院顺利举办“创业者AI认知课”专题讲座

  • 2025-03-21

    活动预告 | 知识产权护航校园创业者专题讲座

  • 2025-03-21

    关于我校2025年度“创意、创造、创业”资助进入路...

友情链接:

  • 学院概况
  • 清华x-空间
  • 创业研究
  • 浙江大学全球创业研究中心
  • 创业教育
  • 上海交通大学创业学院
  • 创业基地
  • 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

地址: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广州大学商业中心B区二楼

邮编:510006     联系电话:020-39365619    E_mail:cxcy@gzhu.edu.cn

2017 广州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21927号